站点介绍
曾凡博作为中国男篮新生代的代表球员,自2021年宣布参加NBA选秀以来,一直备受国内球迷和媒体关注,尽管在2022年选秀中遗憾落选,但他通过夏季联赛和训练营的出色表现,吸引了多支NBA球队的目光,2023年初,Ary通过个人渠道发布消息称,曾凡博已与布鲁克林篮网队达成一份双向合同协议,并计划在发展联盟历练后进入主力阵容,这一报道迅速被多家国内外媒体转载,但随后却出现了不少“辟谣”声音,称签约消息为不实传闻。
Ary在长文中回忆,当时有匿名圈内人士通过社交媒体和行业群组质疑其信源可靠性,甚至暗示该报道为“蹭流量炒作”,更令Ary不解的是,部分长期报道NBA的媒体人也加入反驳行列,声称“篮网阵容饱和,无需签下未经证明的国际球员”,这些声音导致Ary的报道一度被贴上“虚假新闻”的标签,直至近期曾凡博的团队透露其确实与篮网进行过深度接触,才让事件出现反转。
Ary在发文中痛陈,体育媒体报道早已不再是纯粹的新闻竞争,而是掺杂了流量争夺、人脉维护与商业利益的复杂战场,他举例称,某些媒体平台为维护与特定经纪公司或球队的关系,会刻意压制不利于合作方的消息,甚至主动“辟谣”以示好,曾凡博的案例中,反驳其报道的圈内人士多与竞争对手经纪公司关联密切,其目的可能是为了转移公众对旗下其他球员的关注。
Ary指出,部分媒体人缺乏专业核实意识,仅凭个人经验或片面信息便草率下定论,有人以“篮网薪资空间不足”为由否定签约可能性,却忽略了双向合同的特例规则;还有人声称“曾凡博实力未达NBA标准”,完全无视其在发展联盟和国际赛场的数据支撑,这种跟风式反驳不仅误导了公众,更损害了球员的声誉与发展机会。

Ary的发文迅速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,不少球迷表示,曾凡博的NBA征程本就充满挑战,媒体不负责任的唱衰只会加剧外界对他的误解,有网友评论称:“如果连真实报道都要被恶意打压,中国球员的留洋之路只会更难。”部分业内人士则对Ary的指控保持沉默,仅有个别记者公开声援,呼吁行业建立更规范的核查机制。
曾凡博的团队未对此事直接回应,但知情人士透露,球员本人对签约传闻引发的风波感到无奈,NBA球队与国际球员的接触常存在多种可能,从试训到短期合同讨论均属常态,媒体过早的“定论”反而可能影响谈判进程。

Ary在长文最后强调,体育媒体的核心价值在于传递真实、客观的信息,而非沦为利益集团的传声筒,他建议行业应建立更严格的信源审核制度,同时对恶意散布不实消息的行为进行追责,媒体人也需保持独立思考,避免被群体情绪或商业立场裹挟。
回顾近年来的体育新闻报道,类似争议并不罕见,从足球转会市场的“肥皂剧”到NBA球员的签约传闻,媒体为抢时效而牺牲准确性的案例屡见不鲜,此次Ary的公开质疑,或许能为行业敲响警钟——当观众对媒体的信任持续流失,最终受损的将是整个体育生态。
评论列表 (0条)